9月23日,黄金突破每盎司3,790美元,再次改写历史纪录,并引发今秋的主要争论:这一涨势会继续冲向4,000美元,还是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过热的市场?
彭博分析师将多种因素的结合——美联储的鸽派政策、贸易战和通胀担忧——描述为“黄金的完美风暴”。他们认为,正是降息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叠加,引发了资本大量流入贵金属。9月17日,德意志银行发布预测称,黄金价格将在2026年达到4,000美元。经济学家强调,美元走弱以及各国央行的持续买入“正在为进一步上涨创造前所未有的基础”。
Investopedia也提出类似情景,指出如果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以及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丧失,资本流入黄金的速度可能会显著加快。《经济时报》甚至认为,如果美国国债的资金外流加剧,而央行继续积极买入,金价有可能升至5,000美元。但在两种情况下,这些都是压力情境,而非基准情境。这一观点与高盛经济学家的看法完全一致。他们在近期报告中指出,“4,000美元在基准情境下完全现实”,但也澄清“5,000美元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路透社指出,市场已经不仅在计入一次,而是在计入多轮未来的美联储宽松,这削弱了美元的支撑,提升了黄金的吸引力。然而,该机构也警告:“超买状态显而易见,任何强劲的宏观经济数据都可能触发快速回调。” 汇丰贵金属首席分析师James Steel表达了类似观点:“是的,黄金目前确实在充当战略性对冲工具,但如果通胀预期趋于稳定,下跌几百美元的情况不能排除。”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都在推动需求,不仅在零售市场,也包括国家层面的采购。这为金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但波动性仍不可避免。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印度的零售需求通常在每次价格大幅上涨时都会减弱,这意味着在3,700–3,800美元附近可能出现“买方疲劳”效应。
然而,私人投资者对黄金的兴趣正在上升。许多基金和顾问建议在投资组合中配置5%至15%的贵金属。高盛分析师指出:“在美元疲软的情况下,黄金仍然是少数几个普遍适用的防御性策略之一。” 瑞银也持类似立场,强调黄金“不仅是对冲工具,也是地缘政治动荡环境下长期价值保存的手段”。
在零售市场,差价合约(CFD)和贵金属交易的在线平台受到特别关注。XFINE报告称,“在日波动几十美元的情况下,黄金已成为激进短线策略的舞台。” 数月以来,XFINE的客户正是通过交易XAU/USD货币对获得了最高利润,这反映了该品种独特的波动性和高流动性。交易者强调,该平台使他们能够快速应对新闻,但同时警告,高杠杆和风险管理纪律的缺失会迅速导致资本亏损。XFINE分析师与其他机构观点一致,预测价格将上涨至4,000美元,但也承认若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强,金价可能回调至3,580–3,600甚至3,500–3,525。
XFINE专家还提醒投资者,黄金并不是唯一的避险贵金属。白银传统上被视为黄金的“弟弟”,对工业需求更敏感。其价格不仅受到通胀担忧推动,还受到太阳能与电子产品产量增长的支持。许多专家认为白银具有“双重功能”——既是防御性资产,也是工业金属。铂金则更为小众,但随着氢能和汽车行业的兴趣增加,其重要性可能提升。然而,铂金的波动性更大,流动性不如黄金,使其难以成为普遍适用的对冲工具。
因此,3,790美元的黄金既是危机驱动的恐惧象征,也是全球对避险资产需求的标志。对一些人而言,这意味着长期趋势的延续,并有望在年底前看到4,000美元;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则是可能在第一波利好数据出现时破灭的泡沫。但无论哪种观点,黄金作为投资组合中的战略工具以及活跃交易的标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正如XFINE分析师所言,围绕4,000美元甚至5,000美元的争论,只能再次证明在当今全球不稳定的环境下,忽视黄金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