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经济学

“纠结”经济学

21 一月 2015, 16:13
abbott
0
175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推进。不管是耐克、可口可乐或是街边美甲店,都恨不得从头到脚披上互联网的外衣。

  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这场变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耐克跑步鞋产品设计总监罗伯特?多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Nike+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大量的用户是在夜间进行跑步锻炼的。“因此我们在设计鞋的时候加上了反光材料,在设计衣服时也加上了反光材料。”

当人们对显性需求的理解越来越同质化,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将会是企业特别是消费类企业脱颖而出的突破口。

  雕爷牛腩是一个典型,在竞争白热化的传统餐饮业中,用互联网的玩法给吃货们创造了一个轻奢范儿的氛围,把用户体验玩得游刃有余,牢牢锁住了雕爷心心念念的“中产阶级女白领”。但遗憾的是,雕爷并没有把闭环做好,“中产阶级女白领”是雕爷心中对用户的完美想象,事实上,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玩法下的客群远不止于此。

  对客群习惯的研究应该从消费动线就开始。所谓消费动线,原本是指店内顾客的流动方向,但其实这个概念在商业社会当中普遍适用。比如,当一个男生先后进入NIKE和ADIDAS两家店时,他此刻的标签就是“运动咖”。当一个女生在犹豫给指甲涂上红色还是黑色时,意味着她下一分钟可能就会踏进美甲店。对消费动线的了解甚至可以让你在对手还没有感觉时,就把潜在用户占为己有。消费动线不仅包括生理线,还应该包括心理线。

  据了解,目前市面有一款名为“甭纠结”的APP提供了一种模式——让用户在这个APP平台上发表自己的选择纠结。以上述NIKE和ADIDAS的例子来说,当这个男生在纠结是要买前者还是后者时,他实际上就成为了这两个品牌甚至更多运动品牌的潜在客户。这就是消费动线的作用,在它的帮助下,商家可以将扑捉用户需求的链条往前推进。

  对于用户来说,纠结是一种生活常见状态,不分男女老幼,每天对生活或是工作作出选择就像是“刚需”。但这项“刚需”如何能用娱乐化的方式实现呢?在互联网玩法下,一本正经的面孔不再合时宜,“甭纠结”应运而生。

  娱乐化的背后是,近年来,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关注移动社交产品的投资人,越来越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了90后甚至00后身上。去年,来自艾媒咨询的一项研究表明,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应用用户年龄分布状况为,19~25岁的年龄比例最高,达到了28.7%。用户的社交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休闲娱乐”、“兴趣交流”、“学习”等需求占据较大比例。

  但是,基于选择和知识交流的社交软件,如何盈利仍然是一个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来看看知乎,作为一个网络问答社区,知乎聚集了大量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的专业用户,必须要避免太直接的盈利模式。

  毫无疑问,“甭纠结”未来也将面对这些难题。作为一个针对90后的产品,如何挖掘年轻群体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形成潜在的盈利模式,空间很大,但也需要团队慎之又慎。

  “甭纠结”以选择为UGC的基本动作,国内鲜少能发现对标的企业。用户在“甭纠结”上每发布一次信息,都会在后台形成一次记录,包括该用户的性别、年龄、血型、星座、爱好、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等等。目前该产品上线不到2个月的时间已经拥有10多万用户,日活能达到2万用户,日增长用户平均5000,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些信息也会不断累积并归类,在后台形成对该用户社会活动习惯的精准记录——这显然是比生硬又唐突的用户问卷调查来得巧妙。据悉,现在已经有4A广告公司和“甭纠结”接触关于客群研究事宜,可以想象的是,在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后,甭纠结将可以助力品牌研究消费习惯,甚至做出精准投放。

  在“甭纠结”的商业模式中,大数据应该会占据核心的地位。有数据支撑后,一切围绕90后到00后所进行的商业行为都可以由此展开。就像是当年的亚马逊,追踪了成千上亿网购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的浏览、搜索以及购买记录,多年来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且开发了强大的推荐算法,这也成为了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甭纠结”来说,不仅可以掌握海量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对目标客户的深刻了解。据其创始人陆初杰透漏,甭纠结已经获得了天使湾百万人民币的种子及Mindworks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目前A轮正在洽谈,看来这样的契机性产品,投资人们也不甘放过。

  换个角度想,即便是该团队之后不和第三方展开数据方面的合作,也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引入电商导购之类的盈利模式。

  而对于雕爷来说,如果能够通过这么一种很互联网的方式,了解正在纠结要吃雕爷牛腩还是吃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人在想什么,或许就能构建起互联网营销的全链条,雕爷牛腩也会改变赔本赚吆喝的局面吧。


在社交网络与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