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青年的失业之痛:努力化危机为人生机遇

南欧青年的失业之痛:努力化危机为人生机遇

19 十一月 2014, 11:01
abbott
0
167

 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年轻人选择去乡下寻求工作机会。图为一青年在其父亲经营的乡村牧场工作。人民视觉

  在受欧债危机严重影响的南欧国家,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面对困境,有人感慨生不逢时,有人开始反思自己,努力化危机为人生机遇

  西班牙有人选择充电 有人甘当“尼尼族”

  今年28岁的艾萨拉这个暑假很高兴,因为她刚刚获得了西班牙国家图书馆提供的一笔勤工俭学奖学金。“奖学金一共1000欧元,我拿到手的大概有800欧元。这在几年前对许多人来说可能真算不上什么,但对我现在特别重要,至少房租和生活费有了着落。”

艾萨拉来自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硕士毕业后,她曾在卡斯蒂亚拉曼查大区的地方电视台工作了两年半,去年10月被辞退。在重新找工作无果后,艾萨拉决定回到学校继续深造,目前她是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博士一年级学生。

  在获悉有奖学金之前,我已经跟父母商量好,可能需要搬回家去住,因为没了失业金,我连房租都付不起。这笔奖学金好歹能帮我暂时渡过难关。”艾萨拉略微松了口气。

  艾萨拉说,她身边有不少类似经历的朋友,在西班牙经济不景气、工作难找的情况下,大家不想在家虚度光阴,重回校园继续攻读学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出国工作。她的一名同学毕业后在英国一家公司工作,可几年后该公司破产倒闭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只能在快餐店里端盘子。

  “父母从小教育我要独立,从20岁起我就单住了,毕业后完全靠自己的收入生活,现在再让我回家啃老,真有些无法接受。”艾萨拉很无奈。

  根据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23%的西班牙15—29岁的年轻人既不学习也不工作,他们构成了西班牙“尼尼族”(既不学习也不工作的西班牙语缩写)。“我觉得‘尼尼族’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比如宏观经济衰退、长期形成的对社会福利的过度依赖和创业精神缺乏等。”艾萨拉说。

  与艾萨拉相比,年纪相仿的豪尔赫和贝阿特丽丝算是幸运的。两人都没有上大学,而是选择了职业教育培训,所以参加工作比较早。在严重的就业危机到来之前,两人已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比较容易找到新工作。贝阿特丽丝目前在一家咨询公司做文秘,而豪尔赫在经历了几个月失业后,去年找到了一份餐饮集团装修设计部的工作。

  尽管目前的工作还算稳定,豪尔赫和贝阿特丽丝也会“居安思危”。豪尔赫在加强英语学习,贝阿特丽丝则报了一个私立大学的周末班,希望拿到一个文凭。她说,“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只有不断充电才更具有竞争力。”

  葡萄牙生活虽然拮据 梦想依然存在

  奥艾伊拉斯是距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约20公里的一个海滨小城,本报记者抵达时,这里正在举行传统的守护神节。尽管经济不景气,但对于喜欢热闹的葡萄牙人来说,节日依然是老百姓的快乐时刻。

  “我是一个网站设计师,入行已经3年。”在市中心公园里,葡萄牙青年努努爽快地和记者聊起他的近况,“去年我只做了六七个网站,收入不是很多,暂时和父母住一起。奥艾伊拉斯不是一个消费昂贵的地方,所以生活还行。”28岁的努努没有上过大学,自学了计算机、网站设计等。“我以前喜欢打游戏,对互联网相关的东西很感兴趣,现在正自学三维设计,用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谋生,也还不错。”

  努努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很是不满。“这几年对葡萄牙人来说是挺难熬的时期,政府在医疗、卫生、福利等很多领域进行了财政紧缩,公务员也降薪了。我参加过一次里斯本大游行,当时就是想通过行动让政府明白民众的力量和感受。”

  “葡萄牙的年轻一代对变革的信心不是很足。经济危机以来,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显然不够,腐败问题亟待解决。执政者与大利益集团的关系太过密切,很多公共开支没用到刀刃上。”年龄比努努大的马克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思考显然更多。“人们可能会说许多,但最后可能什么都没做。葡萄牙人对足球的兴趣可能比政治多得多。”马克觉得社会现状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马克在家中开了一个小作坊,制作手工图书,所有图书从设计到绘画再到印刷,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做一本书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每本书能卖几十欧元,但销量很少。每个月下来,我们夫妻俩也就能挣1500欧元,刚刚满足基本生活开支,所以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能省则省。”马克坦言,他们不远途旅行,不去饭店吃饭,每年只买一两件新衣服。不过,拮据的生活并未磨灭马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马克和妻子在家里还接待一些来葡萄牙自由行的外国游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新观点、新视野,这种生活感受也非常有意思”。

  “现在失业率很高,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机会的确不多。我有一些朋友去了英国、瑞士求职,但我不想走,一是我在这里还有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不想离开祖国和故乡。”35岁的芭芭拉毕业于葡萄牙著名高校里斯本大学,目前在沃达丰公司当接线员。“上大学时希望毕业后能当公务员或从事翻译工作,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

  意大利年轻人“啃老”多 究竟谁之过

  “想要改善年轻人的就业情况是不可能的!”34岁的意大利青年劳拉毫不掩饰对政府的不满。劳拉是罗马大学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即便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看来,中文专业能够让她比其他人多30%的就业机会,但她已经有7年时间没干过稳定的工作了。“我现在依然待在家里,只是偶尔接些翻译的活儿做做。”她说。

  35岁的安托内拉法律专业毕业后就获得了律师资格,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几年后,因为看不到职业发展的任何前景,不得不放弃了实习。“我只能回家和父母一起生活,”安东内拉告诉记者,虽然她没有放弃寻找工作,但事实上已对此“不抱希望”。

  像劳拉和安东内拉这样的“尼特族”(既不学习也不工作的英语首字母缩写)在意大利并非个例。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尼特族”人数在2013年上升至约370万,较2012年增加30余万,占到了35岁以下人口总数的30%左右。

  在欧洲多国扭转经济颓势开始增长后,意大利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2014年,意大利经济增长率预期不断被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估仅为0.3%,而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更是认为,本国经济今年仍可能出现0.1%的萎缩。虽然意大利政府不断表态,把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经济无法重回轨道,就不可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近年来,意大利年轻人失业率不断上升,目前仍在40%以上。

  对未来的绝望而产生的抱怨,是记者采访意大利年轻人时听到的最多声音。但在外界看来,经济萧条并非意大利年轻人就业困难的罪魁祸首,多数年轻人更应该反思自身问题。意大利著名记者杰纳罗·圣朱利亚诺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应有的压性和耐挫性,以及最起码的吃苦精神。

  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共有近700万意大利青年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占到了35岁以下未婚人口的61.2%。这么多“大宝贝”无法经济独立、自理,成了意大利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菲亚特集团董事长约翰·埃尔坎在该数据公布后就公开表示,其实在意大利不是没有就业机会,只是年轻人们缺乏拼搏精神,“他们找不到工作只是因为觉得待在家里更舒服”。

  一家意大利网站日前对5100名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步入社会的发展毫无头绪,高达80%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对个人未来进行规划毫无意义。安莎通讯社对此评论称,“很显然,这些年轻人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对未来发展前景做任何准备。没有打算,又怎能立足社会呢?”

  希腊不再得过且过 谋求自我改变

  “这是我接下来3个月仅有的生活费。”希腊青年安东尼斯向本报记者敞开钱包,里面只有30欧元纸币和十几个分币。

  安东尼斯今年24岁,是一名贝斯手。债务危机爆发前,他在一家音乐学校任教,除学校的稳定收入外,还时常有一些商演收入,生活谈不上富裕,但绝对小康。现在的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靠做家教甚至街头表演维持生计。

  自2009年末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缩水超过1/4,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为配合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计划,希腊政府持续实行紧缩政策,公共机构大量裁员,失业率不断攀升,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的年轻人首当其冲。官方数据显示,希腊年轻人失业率从2009年开始持续上扬,到2013年11月更是创下了61.4%的历史纪录,年轻人的经济条件日益困窘。

  “希腊人总是得过且过,对自己的事情也是如此。”安东尼斯说,“我觉得这种习惯很不好,债务危机让我们国家自食其果。”他认为,对于希腊年轻人而言,反思过去也许是危机最积极的意义,困境迫使很多年轻人鼓起勇气,从被动转向主动,创造机遇,改变自己。

  从国家层面来看,希腊的“自我改变”已初见成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希腊经济今年将摆脱萎缩,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出现0.6%的微弱增长,明年经济增速可达2.9%。希腊总理萨马拉斯今年初制定计划,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带动年轻人就业。

  30岁的利奥尼达斯正在努力学习英语,以增加自己的择业竞争力。他的女朋友格利克里娅则幸运些,“我刚找到一份工作。经济危机在让我们失去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冷静地思考,赋予了我们尝试改变自己的勇气。政府要改革,年轻人要改变,摒弃过去的不务实主义,这也是将危机变成机遇的好事。” 

在社交网络与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