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风险主要由散户承担

A股风险主要由散户承担

17 六月 2015, 08:31
abbott
0
430

牛市虽然深受整个社会追捧,但市场往往变幻莫测,股市的下跌及崩盘在整个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中并不少见,因此没有人能够保证A股不会出现深度调整。假设这种调整是因为大规模IPO,以及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套现”引发的恐慌效应,那么整个下跌的风险无疑是由散户承担。


2011年年中的时候,中国股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是2.5万亿,当时股市市值约23万亿,公募基金资产占股市市值的比例为11%。目前公募基金资产达到7.3万亿,但股市市值已达70万亿,公募基金资产占股市市值的比重也只有11%。也就是说,四年来,A股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依然没有提高,散户占整个A股市场的比重仍然超过70%。


股市主要的机构投资者除了专业的,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投资基金”,还包括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这三大机构投资者在股市当中的占比,是决定股市投资者结构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目前美国此三大类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总市值高达20万亿美元,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80%,而中国此三大类机构投资者仅拥有中国股市总市值的不到15%。


中国股市“散户市”带来的结果就是政府不得不更多的参与其中,不仅要监管和规范市场的各类行为,还要时刻保护诸多非理性和风险承受能力极小的,基数庞大的散户投资者,从而不得不将股市变成“政策市”、“消息市”。


在A股市场,政策可以主导IPO的节奏、政策可以决定交易成本、政策可以规定保险/养老等资金何时/如何入市、政策可以决定哪家公司需要退市、政策可以决定外资进入股市的数量……当政策所决定的因素增多,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就变小了,也就导致目前的A股市场依然摆脱不了“政策市”的困扰。


如果“去散户”化得以实现,A股的改革可能会更容易些,因为当监管层面对相对理智的机构投资者时,就不至于承受要维护社会“稳定”式的压力,投资者也就不会因为股价的下跌,或者某只股票的退市而拉起横幅,“聚集”于证监会门口。


当然,“散户市”也有一定的“优势”,假如A股崩盘(短期内出现超过30%以上的暴跌),整个金融市场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因为散户进入股市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储蓄,目前信贷和场外配资有所扩张,但整体来看不会影响到整个银行和金融机构,银行并没有参与到更多的杠杆交易当中,股市暴跌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不会迅速蔓延。从这个角度来说,散户最终要为股市的剧烈波动买单,并且也顺其自然的成了“保护”金融系统的“牺牲品”。


“散户市”虽然是A股不可回避的现实,但市场和监管机构逐步走向成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救市”就显得多余和稚嫩了。市场对“散户市”的主要误解是,当股市出现崩盘走势,为了稳定上亿股民的情绪,政府会不惜一切手段“救市”。这种误解和误读加剧了不具备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在高位涌入股市,急涨行情屡见不鲜,使得诸多专业的投资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预期很多倍的收益,加快了其“获利了结”及离场速度,散户被套的风险就更大了。“中国中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散户的追涨跟“社保基金大赚30亿套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进一步说,A股就算下跌50%,政府不会,也没必要救市,原因很简单,就算A股短时间内暴跌50%,中国也不会发生金融危机。首先,A股作为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散户主要以储蓄资金炒股,负债率较低;其次,中国银行业和金融体系还比较传统,对股市的涉入不深;第三,房地产市场暂无崩盘迹象,整个市场无恐慌情绪;第四,人民币汇率稳定,资本管制严格,国际资金无法“趁火打劫”。寄希望于大跌之后政府“救市”不太现实。


实际上真正了解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人都知道,目前政府和监管机构一致的态度是,要和股市保持距离,不主观的去判断行情走向,更不能为所谓的“国家牛市”和“改革牛市”背书,“监管”是政府唯一职责。要知道,A股最近两天的大跌,正是在此前周末传言的,证监会某主要领导称“A股改革牛成立,市场不差钱”的背景下发生的。


从历史来看,任何市场想要壮大,都免不了全民参与,只是参与的形式各有不同罢了。A股成为“散户市”,并不能简单的说中国股市发展错了,恰恰相反,一个能够吸引和允许诸多民众参与的市场,本身就诠释了自由市场的意义。


然而,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散户市”并不符合每个投资者的最佳利益,社会高效运转的前提在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效率的分配财富,实际上比挣钱更难。如果散户把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自己就有时间去继续从事与兴趣和特长有关的工作,持续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巴菲特的成功,真正的原因是他花了毕生的精力为股东炒股,股东们则有了足够的时间继续去创造更多财富。


中国股市,最终也会走到以专业投资者为主的时代,这一点我丝毫不会怀疑,但在这之前,A股市场的主要风险,依然肯定是由散户承担。


在社交网络与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