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定价机制日趋成熟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定价机制日趋成熟

4 十一月 2015, 09:43
rufiya yusupova
0
424
从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到完全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半年以来金融改革的脚步未歇。相较于利率市场化在银行间的直接体现,人民币定价权的市场化路径也已逐渐清晰。

  在“811汇改”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后,此前市场高度关注并用作日内交易参考的人民币中间价,开始更多地以前一日收盘价作为参考,调整中间价就是为了与市场成交价达成一致。

  这个特点也在最近几日得到很好体现。上周五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大涨,离岸与在岸汇率差价持续贴近甚至倒挂。为了顺应即期市场上汇率变化的走势,央行于本周一大幅上调中间价。更重要的是,周一在岸与离岸汇率又出现了与中间价背道而驰的走弱,将上周五的大部分涨幅回吐,未保持趋势性升值,也未与央行中间价步调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当日的央行力量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不仅如此,央行培育离岸市场的动作不断,可以说一刻未闲。仅在10月以来就推出新人民币结算系统CIPS上线,建立伦敦人民币期货市场和人民币债券市场,又推出中行人民币债券指数以及类似指数,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格局已经大致形成。在央行的密集发力下,9月汇率市场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不断缩小,人民币离岸市场正迅速发育为汇率的主导市场。

  相比在岸市场,离岸市场是完全的第三方市场,央行对其并不具备直接影响力。举例来说,以前在在岸市场,如果想影响汇率可以通过改变交易规则、冻结资金或提高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等方式。1997年索罗斯做空港币,香港特区政府最后就是将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300%而成功捍卫了港币。然而在离岸市场如果想影响汇率,只能作为参与者通过买卖美元、人民币等货币来影响价格。

  当然,全球各国货币都不会完全摆脱本国政府和央行的监管定价,但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指导角色正在不断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交给市场更多的决策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