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前美、欧温和调整 人民币风暴平息雨过天晴

周末前美、欧温和调整 人民币风暴平息雨过天晴

15 八月 2015, 08:37
rayda
0
248

外汇市场周五(8月14日)整体波动趋向平缓,日内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经济数据都未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整体情况看,美元尽管周五温和走强,但是周内仍然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相对疲软。人民币周二至周四连续三天的大幅跌势使美元受到巨大打击,尽管之后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错,但美元仍然未能重新站上98.00大关。

人民币在经历了震惊全球的一周之后周五重新企稳。周二开始连续三天的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使全球市场都收到冲击。股市大幅下跌,亚洲货币系数触及数年低位。新兴市场货币也因投资者担忧人民币下跌恐引发货币战争的情绪下跌。人民币的贬值还打击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市场担忧,美联储官员可能会对人民币贬值作出反应,推迟加息进程。

欧元区周五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其中各国GDP数据以及欧元区整体GDP和物价指数最为令人关注。数据结果显示,欧元区通胀水平继续维持在0.2%的水平,仍然远低于欧洲央行目标。在各国GDP方面,法国第二季度GDP增长为零,未能实现欧元区三大国同时经济增长的预期,德国和意大利经济增长的表现也不及预期水平。欧元本周内仍然累计上升,美元大幅下挫以及人民币下跌引发的欧洲股市重挫使欧元得以上涨,但目前欧洲央行对于欧元区经济增长表示不满,并暗示在需要的情况下,将会调整QE计划以更好的刺激经济。

日本内阁府周五公布了年度经济报告,在经济报告中,内阁府表示,日本正处于抗击通缩的关键阶段。内阁府对于原油价格下跌表示了乐观的态度,作为原油进口国,内阁府认为原油价格下跌将会改善日本的贸易条件,降低企业和家庭成本,增加消费。

人民币风暴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股市汇市无一幸免

周二中国央行意外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报价机制,并一次性贬值近2%,震惊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和中国经济前景顿成关注焦点,货币战担忧随之而起。此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连跌三日,创四年低点。

中国央行解释说,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的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权威性,并否认了将持续贬值的猜测。中国的举措一度令投资者推后美联储升息时间预期,导致美元指数触及约一个月低点。

最新公布的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美联储今年两次上调利率的可能性为55%。9月升息的可能性为60%,年底前行动的可能性为85%。

在人民币本周连续两天大幅贬值后,林吉特、坡元、台币和韩元及菲律宾披索等亚洲货币悉数触及数年低点。新兴市场货币的表现引发对全球爆发货币战的担忧。

中国人民银行随后表示,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短暂的磨合期过后,外汇市场日内的汇率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变动将会逐渐趋向合理平稳。

澳洲联邦银行(CBA)汇率策略师Andy Ji表示, “这肯定不会是一次性事件,预料将进一步贬值,直到中国人民银行稳定现汇价格,以呼应定盘价,预料这将需要更大规模的干预 。”

一中资行交易员认为,“央行之前也说这是一次性的贬值,幅度也差不多,当然如果没有央行控(制)的话,应该还有点贬值空间吧,短期还得看央行的态度吧。”

Monex Securities资深策略分析师山本雅文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政策行动所引发的担忧或许略见消退。但中国经济放缓的事实没有改变。随着其他国家压低本币,人民币汇价已经变得高估,未来人民币将进一步下滑。”

美联储加息“仍在路上” 经济数据支持但尚存不确定因素

今天公布的美国数据表明,受到工业产出回升提振,美国三季度经济复苏仍处于良好态势,而PPI意外趋缓,则表明该国的通胀水平仍然受到抑制。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良莠不齐,美元短线依旧十分孱弱。

本周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零售销售反弹,6月由下滑上修为持平。另外,尽管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有所上升,但这是连续第23周低于30万大关,这样的水平说明就业市场持坚。数据表现有利于美联储升息。

Wilmington Trust首席经济学家Luke Tilley认为,“美国消费者正在进行支出,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成长。这意味着美联储相信美国经济的根基依然相当强劲,支持有关可能9月升息的观点”。但美国通胀压力疲弱以及本周人民币贬值,可能让美联储对收紧货币政策保持谨慎。

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平平 欧洲央行坚持QE决心未受动摇

欧盟统计局(Eurostat)周五(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通胀率持稳,但仍远低于欧洲央行的目标。

数据显示,7月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终值较上年同期增长0.2%,与6月同比增幅持平,也与初值相符。

 

数据还显示,欧元区7月HICP较前月下降0.6%,主要是因为能源价格、牛奶、奶酪及蛋类价格下跌。欧盟统计局称,7月餐馆和咖啡馆、烟草和租赁价格带来最大提振作用。7月扣除未加工食品和能源的物价较上年同期增长0.9%,较前月下降0.6%。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增速趋缓,且区内各国经济增长参差不齐,表明在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依然笼罩之际,欧元区经济复苏依然不稳。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较前季增长0.3%,较上年同期增长1.2%。

 

今天稍早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德国经济增速加快,但略逊于预期,对外贸易构成了支撑,但国内投资却成为拖累。该国第二季经济较前季成长0.4%,高于第一季的0.3%,但逊于预估的0.5%。

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的三个月,法国经济增长率为零,不及预估中0.2%的增幅。

意大利统计局(I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GDP增长0.2%,低于1-3月的0.3%增幅。按年增幅则为0.5%。路透调查分析师的平均预估为,较上季增长0.3%,较上年同期增长0.5%。

欧洲央行(ECB)7月中旬会议称,欧元区经济恢复令人失望,经济下滑风险依然存在。ECB暗示,1.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置计划可能会适时调整,以便在需要时提供更多经济刺激。

日本内阁府公布年度经济报告 强调日本处于对抗通缩关键时刻

日本内阁府周五在年度经济报告中称,日本现处于抗击通缩的关键阶段,油价下跌改善了日本的贸易条件,令日本经济更加接近充分潜能。

报告称,日本在终结通缩的方向上稳扎稳打,并指出,日本央行大规模的资产购置计划提升了通胀预期,这是稳定物价的重要一环。

内阁府还呼应央行观点称,油价下跌对日本经济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

“油价下跌与贸易条件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以及家庭实际收入,因此,未来产出缺口料将缩小,而消费将增加。”

内阁府称,如要克服通缩,物价须能持续增长,并且外部冲击不会导致通缩卷土重来。

内阁府还表示,藉由提高民间消费和资本支出,持续改善产出缺口十分重要,这将促使薪资和物价持续增长。

内阁府称,日本央行在最终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需要与市场进行更密切的沟通,以减轻市场波动。